
· 视频内容:聋哑孩子被迪斯尼的米奇接纳
· 视频观点:要在孩子的心理种下种子(即号召大家支持)
· 用户参与:期望他自己的缺点或缺陷也能被他人接纳
大部分用户看到这些视频时,会跟随播主的观点而浸入视频,从而为播主的行为点赞,进而帮助播主来共同支持这类现象。

综上所述,能让用户产生共鸣感的情感类视频才能火,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矩阵来总结让用户产生共鸣感的4种参与方式。

因为体验是由参与感和记忆物共同组成的,所以了解完参与方式,我们还得设计用户情感体验的记忆物,具体包括哪些情感?
三、情感视频拍什么容易火?
通常容易引起大家共鸣的多是道德情绪,即个体根据社会规范或行为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与个人或社会利益、福祉有关的情绪,当行为违反社会规范,损伤他人利益时,个体便会产生诸如内疚、羞耻等负性道德情绪。
而当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有利于他人时,个体便产生自豪等正性的道德情绪。通常包括敬畏(awe)、蔑视(contempt)、厌恶(disgust)、尴尬 (embarrassment)、感激 (gratitude)、 内疚(guilt)、自豪(pride)、羞耻(shame)、同情 (sympathy)等。
具体怎么制造这些情绪了?
情绪的认知理论家Lazarus强调个体体验到的情绪是通过对刺激事件进行认知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人之所以会对同样一事件或情境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如学生考试作弊被发现,有的感到羞耻, 有的感到内疚或窘迫)是由于人们对环境事件认知评价 (归因)不同,所以每种情绪都由自己独特的由一系列评估维度组成的认知评价体系, 不同情绪之间的有不同的认知评估体系。
比如下面这些视频里都创造了感激的道德情绪,我们可以用3个评估维度来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