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社恐吗?
你在和人相处的时候,会不知所措地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吗?
你在对话陷入沉默的时候,会尴尬地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吗?
如果以上三条你条条都中枪,那么恭喜你,你就是社交技巧博主的完美目标用户。
不难发现,网上教人社交的帖子越来越多了。

在小红书上搜索 " 高情商社交 ",你不仅仅可以收获同一话题下一万条以上的笔记,还可以看到更多的联想词汇—— " 高情商说话方式 "" 高情商聊天技巧 "" 高情商拒绝别人 "......
说话是门玄学,社交也成了一门需要努力钻研的学科。
靠教人社交获赞 9 万 +
这类内容到底为什么受欢迎?
前段时间," 社交牛逼症 " 这个说法风靡一时。新榜曾在文章《当众社死,涨粉百万,社交牛逼症成新晋流量密码》中提到,快手上关于 " 社死 " 和 " 社牛 " 的作品总计播放量超过 10 亿。

人们在看似非常社死的视频下留言 " 羡慕内心强大的人 "" 我看到也变得快乐起来了 "" 好可爱 "。
那个开朗、强大、人际交往游刃有余的形象是让人羡慕的。
哪怕内向、不爱说话,与人交流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样的必修课在学校里是找不到的,因此,互联网上的高情商社交技巧分享应运而生。
卢战卡说:" 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转移。现在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迁移到了互联网化的社交方式,那么越是这样,人们面对面社交的需求其实会越大,问题会越多,恐惧也会越深。从平台的搜索指数上来说,这种社交话题的热度非常高。"
在这样的趋势下,自然也有尝试着往社交技巧内容方面转型的博主," 晶扣和蜜扣 " 就是其一。
" 晶扣和蜜扣 " 是一对双胞胎,一位叫晶扣(Kinko),另一位则是蜜扣(Miuko)。在账号运营前期,她们一直在专注发布穿搭内容,例如 " 闺蜜穿搭 "" 均价 50 的平价包包 " 等。直到 9 月 24 号,两人发布了一条标题为 " 如何有效社交 让朋友们都爱死你 " 的视频,这条视频一下成了爆款。
这条社交技巧视频获赞 5800 次以上,是前一条视频 " 女孩们 遇到这种男生千万不要忍 " 获赞数的 308 倍左右。
晶扣和蜜扣提到,她们已经做了几年的穿搭博主,而且本职工作也是经营女装淘宝店,所以前期就分享了一些她们比较拿手的东西。
但由于小红书穿搭博主太多,竞争大、涨粉难,她们的笔记内容一直都没能吸引更多的粉丝。" 付出时间搭配拍摄剪辑,没有人看,也有点疲倦了。有一天晚上我们俩睡不着,聊天的时候就聊到要不要换个路线,(然后)就想了想我们俩身上的特色,并放大它。"
两人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很乐于和她们交往,于是两人一唱一和,拍起了社交相关的内容。爆款笔记也就随之诞生了。
" 晶扣和蜜扣 " 的视频内容

博主 " 嘉文 Gavin"(下称 "Gavin")也遇到了与晶扣和蜜扣相似的经历。他的大多数笔记获赞都在百位数,且内容更多与投资工作和日常生活相关。
作为一名并非专门研究社交的博主,他发的第一条社交相关笔记就获赞近 2600 次,超 1900 人收藏了这条笔记。
Gavin 聊道:" 其实 social anxiety(社交焦虑)这个话题是在国外先火的,因为我平时关注 YouTube 和 twitter 比较多,外网上有很多关于社交恐惧症的搞笑段子。同时我的本职工作是金融相关,每天都需要高情商社交,(所以)自己也想分享一些个人经验和想法。"
5 年前,YouTube 上关于社交焦虑的讨论就已经达到了 16 万次播放
如果社交相关笔记的数据持续向好,Gavin 也会尝试创作更多的社交技巧内容,在他看来,目前国内还没有把社交技巧内容做得很好的博主出现,而这个领域其实有很多可以挖掘和讨论的延展话题。
10 万赞内容怎么做?
1620 万粉丝博主的内容方法论
社交笔记的关注度固然很高,不过,想要持续保持内容的高流量,还需要花费苦心思考一番。
卢战卡一开始就否认了 " 运营账号 " 这个说法,认为这是一个 " 伪概念 "。在他的认知里,真正的核心在于 " 内容 ",而不是内容分发、评论维护这些运营性工作。
他表示,他曾经的内容创作模式是 " 草莽式 " 的。在账号发展初期,团队除了他就只有两人,经常是临发作品前着急忙慌地创作,工作节奏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除此之外,他们也遇到过一次涨粉瓶颈。
今年 2 月,账号粉丝停在了 1100-1200 万。
" 涨不动了。" 卢战卡说。
这时,团队中一位曾做过 2000 多个账号的合伙人提出要发展 " 素材库 "。
所谓的素材库,就是一个 " 内容选题库 ",由团队把 " 人性社交 " 所涉及到的,点赞量过 2 万的领域话题全部搜罗起来,分门别类并进行竞品分析。创作的时候,卢战卡只需要从库中调出几个热门话题,用他的一套创作方法论来进行重构创作。
创新了内容生产方式后,账号粉丝持续增长起来,一直到现在,达到了 1620 万。
卢战卡的视频内容
产出一条内容通常会花费他两小时左右,这样的内容点赞量基本会过万,如果再多花点时间,创作时长延到三小时、四小时,要求高一些,点赞量能够超过 10 万。
秉持着 " 只需要懂得平台需求去做高质量内容,所有的平台都会欢迎我们 " 的信念,他从不根据不同平台创作内容,所有的内容只是被无差别分发至全网各个平台上。
现如今,素材库已经有了至少 5000 个话题,是几年都用不完的量。
" 我们不再向内观,我们是向外观,向市场要数据。"卢战卡说," 我们最擅长的就是优化迭代。不是市面上很低维的那种抄来抄去,因为如果抄来抄去的话,你的维度上不去,你永远不可能超过原创,而我们是几乎每次创作都可以比原来选题有更高的热度。"
在他的认知中,创作不能停留在 " 我们有什么 " 或 " 我们会什么 ",因为如果单纯依赖这方面的力量,那迟早都会有萎靡的一天。
但市场永远不会萎靡。
人们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变,但他们总是会花时间去看些什么,这是素材库给到卢战卡的 " 安全感 "。
有不少人找到他,说想采买这个素材库。
聊到这个,卢战卡笑了:" 暂时不卖。"
小丽的涨粉思路和卢战卡如出一辙,总结为两个字,那就是 " 内容 "。
" 爆款是快速涨粉的条件之一。"她说," 只是单独的一篇爆款,或许可以让大家有兴趣点开,并点赞收藏,甚至是点进主页。但让大家按下关注键的,还是因为主页已经有了很多同样优质的内容。"
博主 " 爱吃甜奶糕 "(下称 " 奶糕 ")并不遵循传统的内容运营方法论,即去做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账号。在她看来,那样的账号非常 " 工具化 ",她将自己定位为陪伴式博主,围绕自身感兴趣、有知识量、有发言权的领域来创作内容,也希望粉丝把她当成朋友。
奶糕同时在运营小红书和微博两个账号,目前小红书的粉丝为 1.1 万,微博粉丝则是 4 万。上个月,她根据国内院校的开学时间节点,有意识地创作了一些社交相关笔记。
用她的话说,就是虽然是有目的的创作,但 " 没想到会有这么火 "。
社交内容如日中天,靠什么年入 500 万?
火了的奶糕却并不打算接广告。
因为以她的粉丝体量,广告商给出的价格并不高,她不想为了这样的单价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她会将更多的能量放在做好内容本身,等粉丝多一些,再考虑接广告的可能性。
" 那样性价比才更高。" 奶糕说。
小丽也聊到,目前有两类人前来寻求合作,一类是做课,另一类是广告。她自身更加认同广告的合作理念,所以也在积极尝试这方面的商业化。
卢战卡则更偏向前一类的商业变现,即知识付费。他将小红书作为涨粉渠道之一,又在今日头条开了付费专栏,这个专栏在两个月内实现了变现 146 万。一年后,这个数额达到了 500 万。
销量和口碑节节攀升后,很多其他平台主动找来希望分发他的课程。最终,团队开发了将近 20 套课程,分发到了全网上百个平台上。
卢战卡也出书,他撰写的《社交资本》丛书在今年 6 月中旬上市,两个月内就卖出去 6 万套,一套三本,销量近 20 万本。
这些是成功的经历,实际上,他也在变现这条路上跌过跟头。在过去的日子里,他尝试过各式各样的变现方法:带货、承接品牌广告、出席论坛峰会、去 500 强企业做演讲、跟别人合作做培训、做 MCN 机构 ......
这些过往在他眼里,就是 " 看着风风火火,最后没咋赚钱 "。到最后,团队还是回归到线上的 IP 生态打造上来。
回到社交本身,到底什么是 " 高情商社交 "?
在小红书上, 有人教学 " 高段位女人高效社交 ",有人做出了高情商和低情商的话语对照表,更有甚者为社恐打造了万能话题题库,聊城市、聊场合、聊细节,只要想聊,总能找到话题。
Gavin 说,高情商的本质永远不止 " 会说话 ",更是逻辑思维、高效认知、识清事物的根源能力。
一小红书博主列出的 " 低情商 " 和 " 高情商 " 话术
社交是个主观题,小红书博主们也并不总是站在同一阵地中。
晶扣和蜜扣就表示,她们并不认为上图中的表述属于 " 高情商 ",反而让人觉得阴阳怪气,话里有话,这样的社交技巧没有参考价值。
有笔记说 " 对别人生气的人都是无能的人 ",又有笔记教人 " 大胆生气,优雅表达愤怒 "。有笔记说 " 拒绝别人,可以先自责 ",又有笔记说要高情商说 " 不 ",不做老好人。
小红书上与社交相关的笔记
奶糕坦言,她曾写过一条 " 向上社交 " 相关的内容,但她认为向上社交这件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博主没法分享的,那就是 " 自己有价值 "。
只有自身能够给他人提供价值的情况下,技巧才有用武之地。
她说:" 我觉得很多人还是很喜欢去看一些浮于表面的技巧,比如说怎么样去给比我更高层次的人送礼物,或者说怎么样去说一些比较好听的话,但其实这些技巧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另外,其实道理易懂,实践才是难题。众多粉丝在社交技巧视频留言区评论,自己就是太尊重别人,太在乎别人感受,最后却得不到好;不说尴尬的玩笑很难,因为 TA 本身不是幽默的人;博主有社交牛逼症,TA 却有社恐症,给博主这么一吓,社恐又加重了 ......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人们害怕独处,恐惧孤独,所以才会本能地在刺激中寻求慰藉。
归根结底,人还是社会性动物,人们期待被他人理解、关怀、支持、认可,也习惯于将自己包裹在社会群体当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 社交 " 经济或将成为下一片肥沃的试验田。